上游吃肉,中游喝湯”,恰如其分的描述了鋰電產業(yè)鏈的營收分配。
2022年,受碳酸鋰等鋰鹽價格上漲以及下游需求增加的影響,鋰電正極材料、負極材料、電解液的價格也水漲船高,鋰電材料廠商的業(yè)績也頗為亮眼。不過到了今年,鋰鹽價格的暴跌以及下游需求萎縮,鋰電材料廠商的利潤也應聲下滑。
數據顯示,今年前三季度,磷酸鐵鋰龍頭德方納米已經虧損了約10億元,相當于該公司2021年全年凈利潤;龍蟠科技虧損6.54億元,同比下滑250.97%;萬潤新能虧損8.39億元,下滑269.79%。
行業(yè)預計,2023年國內鋰電材料廠商業(yè)績將普遍下滑。電解液龍頭多氟多提前發(fā)布的2023年全年業(yè)績預告,恰好印證了這一預估。多氟多預計,全年凈利潤同比下降68.17%—71.25%。
與利潤下滑相對應的是毛利率的下滑。今年前三季度,德方納米、龍蟠科技、萬潤新能、多氟多的毛利率分別下滑了20%、26%、24.4%、30.47%。
跌跌不休的碳酸鋰價格,對鋰電材料市場帶來的沖擊不亞于“割肉”之痛,同時也將極大的影響中游企業(yè)們的進一步決策。
2021年以來,在看好新能源賽道情況下,大量企業(yè)跨界進入了鋰電材料領域,包括鈦白粉巨頭中核鈦白、龍佰集團,云天化等,如今也將悉數為當年瘋狂的擴張付出代價。
12月初,云天化宣布終止一項磷酸鐵鋰定增項目。資料顯示,該項定增發(fā)起于2022年11月,計劃募資不超過50億元,云天化雄心滿滿地宣稱,布局磷酸鐵鋰材料領域將“加快推進公司轉型升級戰(zhàn)略落地”。
但僅僅一年時間,行業(yè)已經發(fā)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,當年炙手可熱的磷酸鐵鋰已經變成了“燙手的山芋”。云天化方面表示,基于行業(yè)和市場變化,決定終止該項定增。
終止定增,也意味著及時止損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該定增有兩個重要安排——加碼磷酸鐵電池新材料布局和償還銀行貸款。財報顯示,截至2023年9月底,云天化債務已合計高達213億元、貨幣資金約為89億元。隨著高達近50億元的融資計劃落空,云天化的財務壓力陡增。
除了云天化之外,“市場環(huán)境變化”還影響了若干企業(yè)終止/縮減鋰電材料項目募資,比如,9月,中元股份撤回年產20萬噸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建設項目;11月,寧德時代重要供應商振華新材也下調了一正極材料募資規(guī)模,由原來的60億下調至14億,不及原計劃的四分之一。
上海域倫實業(yè)會持續(xù)報道有關碳酸鋰的行業(yè)資訊。域倫實業(yè)是集研發(fā)、生產和銷售鋰鹽、銣鹽、銫鹽等系列產品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(yè),真誠期望能與客戶在網絡空間、行業(yè)領域真誠交流,邁向卓越!
|